content
新华社南宁3月14日电(记者杨驰)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讨所得悉,研讨所科研团队在西南岩溶区域进行科学考察期间,于广西德保县发现了一个石山苣苔属植物新种——弯管石山苣苔。这一研讨成果于近来宣布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《Phytokeys》杂志上。
2024年1月,科研团队在广西德保县一处岩洞石壁上,发现一种正处于开花期的苦苣苔科植物。同年3月,科研团队再次展开追踪调查,收集开花标本。经过形状解剖调查,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及标本比照研讨,科研人员承认该植物为石山苣苔属的新种。依据其花冠筒激烈曲折这一特色,研讨人员将其命名为弯管石山苣苔。
据了解,弯管石山苣苔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期为1至6月,现在仅散布于广西德保县龙光乡形式产地的岩洞石壁上,成长地海拔为454米。科研小组成员韦金鑫介绍,弯管石山苣苔在形状上与陆氏石山苣苔和细管石山苣苔较为类似,但具有以下特征:叶片为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,花冠具两条紫色纵条纹,子房呈圆锥形。依据国际自然维护联盟(IUCN)赤色名录规范,其濒危等级开始评价为“极危”,首要是依据为现在仅发现了一个种群,老练个别约200株,散布面积狭小,且栖息地易受人类活动搅扰。
现在,我国已记载报导的石山苣苔属植物有55种,首要散布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区域,以广西、贵州为散布中心。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讨所副研讨员盘波介绍,该物种的发现不仅为石山苣苔属植物增添了新成员,丰厚了喀斯特岩溶地貌植物品种,也进一步丰厚了西南岩溶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,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研讨具有极端重大意义。
下一篇:content=b